close
讀完這篇陳德鴻、張南峰編的《西方翻譯理論精選》,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埃文佐哈爾所提出的多元系統論之「充分性」和「可接受性」以及圖里論說「規範」是如何影響譯文結果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,也覺得兩者之間可以做個連結。(畢竟圖里是以多元系統論為出發點。)
埃文佐哈爾所提出的充分性即代表盡可能保持原文的結構、內容、風格等,相反的,可接受性則是盡可能遷就讀者,採用讀者所熟悉的語言、結構、內容等,不過在途中也犧牲了原文。
多系統論提出,翻譯會在某些狀況下移至系統的中心,例如文學「幼嫩」、或處於「邊緣」、「弱勢」位置、或是出現了危機、文學真空等。(118)第三個情況接近清末時期,文學出現言情小說、武俠小說等,急需灌輸外來的想法,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翻譯的作品多注重充分性,例如魯迅所提倡的硬譯。
如果按圖里所提出的理論,譯者採取充分翻譯會譯出一種模型語言,「無中生有,根本不存在的語言。」(133)我覺得這個很像魯迅當時堅持硬譯,保持異國文法等,為中文創造出新的文法及表達方式。
全站熱搜